|
|
概况 肥乡镇(Feixiang Zhen),县政府驻地。位于县境中部。地方铁路邯常、肥曲两线,邯济准轨铁路过境。面积80.4平方千米,人口6.91万人(2002年)。辖39个行政村。镇政府驻李庄村。古迹有元代昭文馆大学士窦默墓碑,镇北古刹井堂寺。 代码 130428100:~201 李家庄村 ~202 东北庄村 ~203 城南堡村 ~204 常庄村 ~205 赵庄村 ~206 南辛庄村 ~207 南关村 ~208 南街村 ~209 西关村 ~210 西街村 ~211 北关村 ~212 北街村 ~213 东关村 ~214 东街村 ~215 潘村 ~216 高庄村 ~217 龙堂堡村 ~218 勒马台村 ~219 梁庄村 ~220 常耳寨村 ~221 前屯村 ~222 打席营村 ~223 曹庄村 ~224 蔡庄村 ~225 南西落堡村 ~226 北西落堡村 ~227 前翟固村 ~228 后翟固村 ~229 城西村 ~230 申庄村 ~231 铺上村 ~232 前黄寨村 ~233 后黄寨村 ~234 东张寨村 ~235 西张寨村 ~236 郑村 ~237 辛庙村 ~238 郭家堡村 ~239 赵寨村 沿革 1953年建城关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,1988年更名肥乡镇。1996年常耳寨乡、翟固乡并入,辖行政村39个(38个自然村),面积79.8平方千米,47168人。1997年,面积79.8平方千米,人口5.9万,309国道和即将兴建的邯济铁路横贯东西。辖潘村、东北庄、城南堡、常庄、赵庄、辛庄、南关、南街、西关、西街、北关、北街、东关、东街、李庄、常耳寨、勒马台、梁庄、高庄、龙堂堡、前屯、打席营、蔡庄、曹庄、南西落堡、北西落堡、前翟固、后翟固、城西、申庄、前黄寨、后黄寨、铺上、郭家堡、赵寨辛庙、西张寨、东张寨、郑村39个行政村。
村庄简介(根据肥乡县志,1996年资料) 南关 肥乡镇驻该村,位于旧城区以南,全村居民320户,共1318人。肥成(安)、肥广(平)公路在该村相汇。 南街 位于旧城区南部,距镇政府驻地0.65千米,全村居民320户,共1023人。 北关 位于旧城区之北,距镇政府驻地1.2千米,全村居民140户,共629人。 北街 位于旧城区北部,距镇政府驻地1.1千米,居民261户,共1009人。 西关 位于旧城区之西,距镇政府驻地1.2千米,全村居民210户,共679人。其村南为县人民政府等机关驻地。 西街 位于旧城区之西,距镇政府驻地1千米,全村居民310户,共1290人。 东关 位于旧城区之东,距镇政府驻地0.9千米,全村居民223户,共957人。 东街 位于旧城区东部,距镇政府驻地1千米,全村居民215户,共865人。 李家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偏南2千米处,全村居民328户,共1222人。明初李姓建村于漳河东堤之上,故名为“东堤李家庄”。当时,其堤西为明代县“十景”之一的“漳水春游”景点。 南辛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西0.35千米处,今已与南关相连接,全村居民181户,共880人。清初建村名为“新庄”。后省写为辛庄,1982年定名为南辛庄。 常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.8千米处,全村居民435户,共1867人。明永乐间山西移民以姓建村。 城南堡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西1.85千米处,全村居民302户,共1199人。明初山西移民以方位建村名。 东北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西3.2千米处,全村居民520户,共2241人。据传,唐代因大支村为漳水所冲断,仅剩其东北角故名。 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西4.85千米,全村居民488户,共1661人。明初以姓建村。 赵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.5千米处,全村居民170户,共676 人。明初以姓建村。 常耳寨 原为常耳寨乡驻地。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420户,共1827人。传为晋代建村。原名为“常儿寨”,当是以姓得村名。 打席营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5.26千米处,全村居民145户,共691人。据传,唐代梁姓以编席为业建村,故以“打席”为村名。 前屯 位于镇政府北5.5千米处,全村居民223户,共963人。明初建村名为“前李文屯”,至民国时又以方位名村为前屯。 龙堂堡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451户,共1860人。明清时,该村龙王庙有一水潭,原名为“龙潭堡”。因庙宇宏大幽静,县内文人常吟对于此处。“郭北龙潭”为肥乡“十景”之一。 蔡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略偏东3.63千米处,全村居民457户,共2101人,耕地3680亩。明代建村于漳河北岸,名村为“河北堡”,50年代正式以姓名村。村东部卢姓聚落旧称卢庄。 曹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.2千米处,全村居民189户,共803人。传为明代以姓建村。旧时以制粉条为副业。 梁庄 位于镇政府北偏西3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77户,共337人。明代以姓建村名。其村南旧有“井堂寺”,为肥乡名刹。 高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560户,共2658人。明代以姓建村名。 南西落堡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395户,共1767人。明代建村,相传原名“河中堡”。明代某年漳水沉城,外县大船来救,于南、北西落堡之间有船公落水遇难,因改村名为“南西落堡”以示不忘。 北西落堡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4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329户,共1380人。明代建村,相传原名“河运堡”。村改名见南西落堡。 勒马台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.5千米处,全村居民341户,共1463人。相传唐将李靖曾在此处驻马“行雨(乞雨)”,故建村为“勒马台”。 后翟固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.1千米处,原为翟固乡驻地。全村居民328户,共1209人,与前翟固同一自然村。宋代为肥乡四镇之一,相会为隋代以姓建村,今村内已无翟姓。 前翟固 距镇政府驻地5千米,全村居民312户,共1175人。其他同后翟固村。 辛庙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8.51千米处,全村居民278户,共1233人。据传:唐代以建庙得村名。“辛”原为“新”的省笔。 郑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8.1千米处,全村居民157户,共648人。明代建村名为“郑家庄”。 赵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7.5千米处,全村居民410户,共1811人。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以姓建村。 西张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7.25千米,全村居民125户,共550人。据传,唐代建村,以方位和姓氏命村名。 东张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8.6千米处,全村居民513户,共2040人。据传,唐代建村,以方位和姓氏命村名。 前黄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6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315户,共1360人。据传,唐代以方位和姓氏建村,明初“靖难之变”(即“燕王扫北”)后,该村为肥乡所幸存的少数村之一。 后黄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7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237户,共857人。建村同前黄寨。 铺上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千米,全村居民264户,共1009人。明代以建有邮铺而得村名。原名“思儿寨”、“思寨铺”,民国时简称“铺上“。 郭家堡 位于镇政府驻地偏东6.5千米处,全村居民318户,共1189人。明初以姓建村名。 申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偏东北5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50户,共213人。相传明代建村。 城西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.25千米处,全村居民127户,共508人。相传宋代建村。村当以某城的方位而得名,但难知该村之东为何城。为元代针灸家儒窦默故里,其墓碑(在村西南)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|
企业名称: |
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肥乡镇 |
企业类型: |
企业单位 (服务商) |
所 在 地: |
河北/邯郸 |
企业规模: |
|
注册资本: |
未填写 |
注册年份: |
|
资料认证: |
|
保 证 金: |
已缴纳 0.00 元 |
企业模式: |
服务商 |
所属行业: |
|
|